皈依佛法

探索人心必经之路:揭秘神秘的佛法奥义

佛法不是宗教,而是人心的需要

当前,佛教有风靡全球的趋势,但真正的佛法是什么,佛教是什么,却很少有人了解,包括那些认真修行的佛教徒和认真捍卫科学反对迷信的科学家。

人们所熟悉的宗教,是有完整的教义,有严密的宗教团体组织,有独立而权威的教主,有众多信仰该宗教的善男信女,有信徒独特的生活方式。佛教生活方式的独特性,教义的完整性,教团组织的神圣性,教主无情的超地域性,信徒遍布五洲四海的独特生活方式,无论走到哪里,我们都会感到佛教的宗教性无孔不入。其实,佛教就是佛教,佛法可以不是佛法!然而,这并不是每个佛教徒都能理解的,更不用说让世人理解了。

佛教从立教的角度看,从与社会互动的角度看,从与政治政府的关系看,从与社会主流文化文明的交流看,都不能离开社会的外在本源,都必须遵守社会主流的规则,否则只能遁入山林。佛教从承载佛法的容器这个层面上讲,包装的是纯净清澈的佛法,但随着社会的变迁,时代的发展,外部环境的变化,又变成了自己重重的包装包裹,越来越执着于自己的包装形式,慢慢地忘记了什么是当存该存的,什么是当弃该弃的。于是,也就不得不承受来自社会主流的批评和指责,并为了应对这样的批评和指责,再一次改变自己的形象和包装,再一次适应社会的需要。他们不得不再一次接受批评和指责。按照因果报应的规律,这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因为佛教毕竟是以占据空间和容积的形而上的形象器皿出现在社会人群的眼中的。而这个拥有社会资源的器皿,不得不与社会资源、与社会资源的拥有者发生冲突。

法王是王子,是王位继承人,但他放弃了这一切,不再与社会资源的占有者和使用者发生冲突。最重要的是,法王观察到世界是可容忍的、破碎的、不完整的、变化的、无常的、非独立的和非主导的。此外,尊者还观察并认识到,物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无论人们如何努力,由于上述品质的内在原因,都有同样的不尽人意、残缺不全和可容忍的结果和结局。比如,我们看到王朝的兴衰更替,法律法规的频繁更迭,经济文化的融合流动。纵观人类历史,乌托邦从未在任何地区或国家实现过,理想国也从未在任何时期出现过,因为这个星球上的万事万物都遵循着不完整性法则,甚至地球本身也是在不完整性中运行的。

教皇陛下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因此,他放弃了王位,走回内心!放下低级的容器,回到形而上的内心。心圆则万物圆,心缺则万物缺!彻底解决源于认知的人类痛苦和烦恼。

心灵问题是人类普遍存在的问题,佛教的核心是解决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灵问题,而不是宗教信仰问题。根据佛陀最纯正的教义,世间万物皆因心的认知而生,心与物之间的互动也是以心发生的。一旦这颗心出了问题,这种互动,也就是生命,必然会出问题。佛陀的纯正教义可以这样概括: 佛、法、僧,贪、嗔,戒、慧,身、口、意,觉、净。

佛、法、僧是三宝的核心。这不是一个信仰的问题,而是一个理解的问题:佛,是一位大彻大悟的圣人,他的教诲包含了对人类以及过去、现在和未来其他众生的教诲;法,是熄灭人类心灵炽热和痛苦的可行方法;僧,是在这条熄灭痛苦的道路上前行的人。这样的佛、法、僧是佛陀的本意,与宗教信仰无关,对每个人都是可行的,不是宗教。

探索人心必经之路:揭秘神秘的佛法奥义

贪嗔痴三毒是烦恼的内在动力。贪是对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厌恶的过分偏执,痴是对事物的真实性根本不了解,是贪或嗔的反应。因此,贪婪和愤怒不是宗教。

戒、定、慧是对治贪嗔痴的方法。戒是一种有道德、有纪律、不伤害他人的生活标准,可以治疗过度的贪婪;定是培养内心的专注和忍耐,可以治疗因暴躁和不耐烦而导致的过度愤怒;慧是对生命和宇宙实相的认识,可以治疗愚昧。因此,戒律和智慧不是宗教。

身、口、意是工具。贪欲和嗔恚利用这个工具制造痛苦,因此生活变得越来越苦。而戒律和智慧则用它来完善人格,让生命越来越觉醒,越来越自由。因此,身、口、意不是宗教。

觉悟和清净是通过戒、定、慧根除贪、嗔、痴后,从净化的身、口、意中发出的生命之光和尊严,所以它们不是宗教。

只要人类还活着,就必然会面临精神问题,而佛教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而人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所以每一个个体都要面对自己的精神问题。身体生病了,我们用生命去拯救身体,但心灵呢?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生病,却没有机会看到,即使偶尔看到了心灵的病痛,也无能为力。

佛教回归每个人自己的内心,关注的是心灵的疾病,而不是改变别人的心灵和改变别人的身体。它与宗教无关,与信仰无关。所以,佛教一旦回归到心灵的层面,必然是每个人所需要的。

标签:

上一篇:从缘起到大教:无量寿经简注易解的全面解读
  • 下一篇:智慧之光:深入研究佛法的秘密 返回列表
  •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